Billboard的“中国梦”
作者|丁茜雯 编辑|范志辉
来源|音乐先声(ID: nakedmusic)
题图来自Billboard_official官方微博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仅作分享非商业用途,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8月9日,Billboard宣布正式进入中国,李玟、张靓颖、马思唯、萧敬腾、王嘉尔等两岸三地音乐人的助阵视频短片也接连释出。同时,还公布了与DC大叔、袁娅维、郑楠、邹小樱等多位音乐人、乐评人合作推出的“音乐私藏家”企划。
目前,Billboard中国已开通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并于8月12日官宣王嘉尔登上首封,大有来势汹汹之势。
不过,在 #Billboard 正式官宣进入中国 # 的高位热搜之下,另一边充斥的却是几乎一边倒的 担 忧 舆论。 在为华语音乐操碎心的网友看来, Billboard 此番操作,或许仍旧会与之前的屡次试水一样,有何不同?
那么,势要进入华语乐坛的Billboard,新一轮的扩土又与之前有何不同?又要面对哪些难啃的“硬骨头”?
Billboard的“中国梦”
将时间拨回至1894年。Billboard作为一份月刊在美国诞生,那时还叫做BIllboard Advertising, 1897年更名为Billboard。直到1913年,BIllboard才开始出现榜单排名,并在后来衍生出愈加细分的各类榜单。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Billboard旗下榜单已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具权威的音乐榜单排名参考。其中,统计全球单曲排名的Billboard Hot 100(以下简称“全球单曲榜”)与统计全球专辑排名的Billboard200(以下简称“全球专辑榜”)被视为最具有权威性的两大榜单。
千禧年后,Billboard开始将野心分至亚洲市场。2008年,Billboard在日本设立Billboard Japan Hot 100单曲榜后,又于2011年借助《江南Style》的爆红顺利在韩国成立分部,设立K-Pop Hot 100单曲榜单。但在打入中国市场时,Billboard却颇有“三顾茅庐”之味。
早在2015年,Billboard便与音悦台达成战略合作,第一次进军中国。除将Billboard Hot 100同步音悦台发布外,还一同创了立“音悦V榜”,也称公告牌华语榜,是当时中国大陆地区唯一权威榜单的方式登陆Billboard国际榜单分类。不过,该榜单比起日韩以音源为核心的计算模式有所不同,仅记录一周内在音悦台发布的官方MV所显示的播放量、下载、收藏等八项数据,综合得出排名。
很明显的是,“音悦V榜”局限于站内授权的MV上,并完全依靠粉丝“为爱发电”。这不仅将部分未授权或无MV的音乐人排除在外,也导致了恶意刷榜的丑闻频出。比如2015年,EXO与SNH48争夺一位时,便出现了粉丝互相举报午夜“刷榜”播放量的情况。
紧接着 2016 年, Billboard 在其美国官网上再度宣布将正式进军中国。 相比和音 悦台的试水合作,这一时期的 Billboard 采取了与本土内容方合作的运营策略,授权广州市公告牌音乐文化打理中国市场,并正式上线中国区官网、牵手新浪微博创建“ Billboard 微博实时音乐榜”。
但Billboard微博实时音乐榜也因缺少音源、专辑等数据参考,仅以社交媒体传播内容为统计基准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倒更像是子榜单Billboard Top Social 50(社交艺人榜)的翻版。直至2020年,因授权到期,Billboard中国官网、微博等平台账号也停止了更新。
据悉,本次 Billboard 则是以直接运营的方式正式进入中国。 虽目前还尚未步入正轨,但如 Billboard 总裁 Mike Van 所言, Billboard 期待为中国音乐人创造一个平台,将他们独特的音乐与艺术创意带给全球乐迷; 同时也希望挖掘更多乐坛“潜力股”,共同打造更前沿的流行音乐文化。
当然,细究之下,Billboard的再次入局也并非毫无外力借助。可以看到,“BIllboard公告牌”官方公众号的认证主体为年年有娱文化传媒。根据天眼查显示,该公司背后的控制人计鸣钟、傅鸿城、任毅人均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旗下高层,可见双方似有一定合作。
话说回来,继顺利入驻日本和韩国之后, Billboard 选择将扩展亚洲市场的足迹再度踏至中国市场也是必然的。
在经历过合作与授权模式的试水, BIllboard 的第三次运作即使可能依托占据国内在线音乐半壁江山的 TME 搭桥,但仍然还是要面对不少新考验。
“硬骨头”与“新算盘”
摆在Billboard中国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复制其在美国音乐市场的行业公信力。
一般来说,支撑一份榜单树立权威性、专业性,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数据来源及其严谨程度。 目前,Billboard在美国所拥有的数据源支持,均来自于MRC Data,也就是曾经的音乐数据分析机构“Nielsen Music(尼尔森音乐)”,有着相对固定的计算方式来统计排名,且每年至少更迭一次。
为了维护公正,不管是榜单还是颁奖礼, Billboard 也是全部以纯数据为榜单标准。 此前, Billboard 为了遏制捆绑商法带来的损害,也不再统计各式原因捆绑的免费数字专辑和实体专辑。 这样不断跟随产业变迁改良榜单,也尽可能给予来音乐人公平的竞争环境,准确反映消费者的购买意识。
如前猜测,Billboard中国似是选择与TME深度绑定。就像2018年,Billboard与爱奇艺、网易云音乐、百度合作推出《中国音乐公告牌》,TME独自推出《由你音乐榜》那般,分散的平台玩法和各自站队,很可能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进而影响榜单的公信力。
与 Billboard 海外运营不同的是,华语音乐市场往往因无法有能够代表大众市场最为全面的音频流或是视频流数据,经常面临着榜单是否具有权威性的质疑。 哪怕是现在,受版权窗口期影响,某些热门艺人的音频流也会在各音乐平台上按 30 天为单位更新上架,这也导致流媒分割严重,榜单时效性大打折扣。 同时,还有像动感 101 电台这样仅统计进东方风云榜的电台数据情况。
而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音乐作品的话题播放量、使用次数则也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数据,也是最能代表大众市场取向的数据体现。但在目前,短视频虽然能够影响主流音乐平台排行榜上的排名,却无法将站内数据转化出去。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华语音乐市场要想拥有一份极具权威性和专业性的榜单,便首先要解决平台间的博弈问题。
除此之外,粉丝经济主导下的刷榜问题,也会导致榜单畸形化,失去公正性、大众性。比如2018年,吴亦凡在美国发行新专辑占据美区iTunes一位被爆粉丝刷榜。此前,蔡徐坤、张艺兴等也均因排名虚高,卷入粉丝刷榜质疑。
不过,兼具权威性与专业性榜单的空缺,以及乐迷渴望专业榜单影响华语乐坛的心声,也算是给了 Billboard 再度尝试的机会。
除了提供权威而专业的榜单,如何更进一步在中国市场扩展衍生业务的流通,比如音乐节、颁奖礼等,或许也有助于打通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渠道,为华语乐坛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结语
说到底,Billboard的重新入局,也增加了本土音乐人被重新发现的概率,为好作品带来了新机遇。
就像Billboard提出的新愿景,希望能够挖掘出更多代表华语乐坛的潜力新人,将华语音乐带入国际市场,为打进海外音乐市场增添可能性,也有助于展开海外巡演、与国际音乐人合作等,这也是华语市场和歌迷希望看到的。
就像在2017年,Billboard曾以官方名义邀请张靓颖、许魏洲作为华语音乐人代表出席在美国举办的公告牌音乐奖颁奖礼,并登上多个当地节目,某种意义上也推动了华语音乐在国际上的传播。
另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拉动受众回流。 目前,华语音乐的受众群体之所以成分多变,大多也是由于很多好歌不被听到或是同质化严重带来审美疲劳,转而选择投身其他音乐市场的怀抱。 而Billboard入局后,以专业榜单的身份所做出来的参考,也有助于让受众重拾对华语乐坛的消费热情。
毕竟对华语乐坛而言,即便在多年前便流传着“已死”的标签,但两岸三地近年来的新鲜血液也不在少数,既有温和治疗、当代电影大师等为代表的独立乐队,也有MC张天赋、曾比特等这般初露头角的新生代,只是大多需要有一个极具声量的推动力,去被市场、大众发现。
只不过,这片市场也有自己的一套生态系统,主流音乐平台、长短视频平台早已占据了各自的一席之地,这对身为“舶来品”的Billboard来说,要扎根在此与本土平台竞争,都是接下来要面对的机遇。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音乐先声授权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 按热度
-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