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台湾人玩谐音梗,已经tai wan了

2025-09-10 快速评论
被谐音梗“占领”的宝岛
作者|阿广
来源|创意广告(ID: creativead)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本文仅作分享非商业用途,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台湾街头晃悠,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这里是不是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不是谐音梗不允许“出街”?

出门没走多久,两步一个谐音梗招牌,三步一句谐音广告语,密集到让人怀疑,湾湾人对谐音梗的执着,怕是刻进DNA里了。

关键是当地人对这些谐音梗已经司空见惯了,用起谐音和双关的技巧就跟呼吸一样简单。

也许正是这种全民“玩梗”的氛围,连国际品牌可口可乐到了这里,都忍不住入乡随俗,在台湾推出了一系列中英谐音梗包装文案,用英文人名把谐音梗玩得风生水起。

Eason 只愛你一個

(一生只爱你一个)

图片

今天天氣 Jolin 欸

(闽南语:揪吝/很冷。今天天气真冷欸)

图片

你是我的 Tsai

(你是我的菜)

图片

Penny 去看流星雨

(陪你去看流星雨)

图片

Mike 風在誰那?

(麦克风在谁那?)

图片

Woody 熱情好像一把火

(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

图片

有拜有 Bobby

(有拜有保庇)

图片

你怎麼 Johnny 緣投

(你怎么这么帅气)

图片

我為你赴 Tom 蹈火

(我为你赴汤蹈火)

图片

愛神 Chiu 比特
(爱神丘比特)

图片

Alex 我要戒可樂

(爱你可是我要戒可乐)

图片

能吃 Joseph

(能吃就是福)

图片

我們 Sue 戰速決

(我们速战速决)

图片

我 Paul 防了

(我破防了)

图片

别再 Tracy 掙扎

(别再垂死挣扎)

图片

再慢我不 Daniel

(再慢我不等你哦)

图片

感 Andy 心

(感恩的心)

图片

别 Chuang 忙了出來玩

(别装忙了出来玩)

图片

還 Daisy 你

(还得是你)

图片

我腳吃 Robert 了

(我脚吃萝卜了/我脚趾撞到了)

图片

沒 Wendy 有我在

(没问题有我在)

图片

你這大 Sam 人

(你这大善人)

图片

哪壺不開 Tina 壺

(哪壶不开提哪壶)

图片

去高美 Steve 看夕陽

(去高美湿地看夕阳)

图片

你 Justin 有料的

(你家挺有料的)

图片

你是我的巧 Kelly

(你是我的巧克力)

图片

你什麼都 Mark 以

(你什么都嘛可以)

图片

乖乖睡 Jimmy 大一吋

(乖乖睡觉,一晚上长大一寸)

图片

Jessie 我的位置

(这是我的位置)

图片

把煩惱 Ben 不見

(把烦恼变不见)

图片

不 Jane 不散

(不见不散)

图片

一定要 Sean 你自己

(一定要相信你自己)

图片

可口可乐的这组文案就很懂台湾本地语境,不只用普通话,还掺着闽南语的说法,让“洋气”的英文名与本土语言的发音碰撞出新鲜感,用这种谐音梗的趣味性降低了传播门槛。

台湾的社会氛围本来就很轻松,注重娱乐环境,大家也爱在闲暇之余找些乐子,这让谐音梗的作用远不止降低品牌和商家的记忆成本,用得恰到好处还能活跃气氛,不经意间为人们带来快乐与惊喜,让交流变得更加愉快。

网友分享弟弟接到个找“赖先生”的电话,结果网友全家都姓赖,台湾的全家便利店借势玩起谐音梗:“全家,就是值得姓赖(信赖)” 。

图片

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同音字、近音字众多,这就是汉字的魅力。

台版谐音梗还有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充满烟火气,街头巷尾,到处都是谐音梗招牌。

抓娃娃的店叫“海夹两按(海峡两岸)”。

图片

也可以叫“夹’s do it( Just do it ) ”。

图片

卖鸡肉美食的叫“好鸡汇”,旁边卖雨伞的店写着“下雨没折(没辙),晴天九折”。

图片

在闽南语中,“粑粑”的常用发音接近 “ sái ”,狗没拿赛?私密马赛......

图片

洗衣店叫“洗特乐”。

图片

也可以是“严洗攻略”。

图片

还有“白日衣衫净”......

图片

“官世英诊所”,请问是医生叫“官世英”吗?

图片

卖台湾小吃蚵仔煎的流动小摊叫“作煎贩蚵”。

图片

卖炸物的小店叫“爱呆丸”,闽南语发音:爱台湾。

图片

茶饮店叫“咚窝蕊( Don't worry )”。

图片

窗帘饰品的店铺名:东窗饰发。

图片

糖果店叫“梅心梅妃”。

图片

医美招牌的广告语写“奶奶快回家”。

图片

粥铺叫“粥大福”。

图片

还有中医诊所“中汉良”。

图片

在台湾,谐音梗已经成了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了,要是李诞说的“谐音梗扣钱”成立的话,那这里的商家都要负债上班了(bushi)。

图片

说起来台湾省的语言风格挺多元的,早期原住民文化、后来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以及殖民时期传入的西方文化,还有近现代的日本文化、美国文化等,在这里相互交融,不同文化带来的语言比如闽南语、客家话与国语发音上的差异,以及外语词汇的融入,都为谐音梗创造了广阔空间。

可口可乐的瓶身文案在不同语言层次上都满足了台湾地区的语言多样性,贴合当地日常用语习惯,让谐音梗看起来毫无违和感,充满记忆点,可以说是一次很巧妙的国际品牌本土化表达。

谐音梗的门槛也不算高,不用绞尽脑汁想复杂创意,抓住几个读音相近的字,就能玩出百般花样,品牌能用它做营销,路边小店也能随手来一个招牌,这早已成为台湾街头文化的一部分了。

这种藏在谐音梗里的巧思,大概就是台湾最有烟火气的幽默吧。

台湾人是永远不会放弃谐音梗的,毕竟现在阻止台湾人玩谐音梗已经taiwan了......


图片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创意广告授权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评论点击 登录 梅花网,用您的头像和昵称秀出您的观点
0/300
  • 按热度
  • 按时间
    相关文章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