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行业PUA的市场总监:我这么划算的市场总监,应该量产

2023-01-10 快速评论
市场总监的下半场,从业务战略角度看市场营销。


作者|冰清
来源|刀法研究所(ID: DigipontClub)
题图来源Pexels
文章原标题:《 被行业PUA的市场总监第二弹:
我这么划算的市场总监,应该量产|操盘手自述》

刀姐doris在《大市场部消失后,营销人的出路在哪里?》一文中讨论了未来市场人的职业发展方向与路径,引起了许多从业者的共鸣。

随着大环境的变化,降本增效成为当下的主旋律,看似“只会花钱不会赚钱”的营销投入成为了公司增长不健康的原罪,承受了颇多了非议。而身为营销负责人的市场总监,不得不夹缝求生。

去年 8 月刀法研究所发布了一位被行业“PUA”的市场总监自述,主人公 Jack 总结了他 2022 上半年的工作经验与感悟,为了最大化提升部门工作效率,他将品牌部 MCN 化,自己做起了内部 agency 的负责人,同时也是 MCN 的一线打工人,从零开始学视频剪辑和 IP 运营。归零心态让他重新找回了做品牌的初心。

2022 年跌宕起伏。上半年堪堪“历劫”结束,下半年又风云变色,新一轮的绝地求生拉开序幕。

“在降本增效的行业大口号下,以内容营销和私域经营为核心业务支撑点,让我们在绝地中活下来了,倒逼业务形成了一套独有的降本增效全域营销打法。但下半年基本盘和大环境又进一步的演化,很多项目的立项背景完全天翻地覆了,做到这些也不足以支撑一个创业或孵化中的新消费品牌。”

Jack 告诉刀法,伴随着一系列的封城、解封,再到突然开放,他身兼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又被迫发生了变化。除了市场总监、品牌内部 agency 负责人,他又主动地帮助管理层梳理整个业务存在的理由,甚至战略定位。希望凝聚内部共识,找到下阶段业务发展能继续发展的可依赖的路径和方法。

Jack 认为,想做好一份工作就像参与一场舞台剧,作为主演之一你得完全代入角色,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人物背景,也要不断替换角色去思考剧情走向,揣摩不同角色应该如何演出。新阶段的营销人,要开始习惯做编剧,写剧本、写角色,从而找到营销业务的定位和方向感。因此,他选择拔高一点去看业务战略,去看未来的定位,而不只是纯粹讨论营销。

刀法和这位被行业“PUA”的市场总监再一次展开深度对谈,聊了聊市场总监的下半场,究竟应该做什么?

以下是他的自述:


市场总监下半场:纯聊营销没有意义,

梳理业务战略找到生存空间

作为市场总监,我能感受到市场部挑战越来越挑战大。

我们在下半年经历了一系列封城、解封,再到突然开放,一个新低谷出现——大家都阳了,只聊做多少 campaign,怎么推产品,有什么营销创意没有做过,已经没有意义了。特别是到了 2022 年 12 月,全国那么多聪明的营销脑瓜子,该做的都做过一次了。我们不能用旧肌肉记忆去套新的形势。

营销是业务战略定位确定之后的最后一环。如果业务方向不清晰,或者旧模式有问题,这时候你还把营销放在最前面,只跟老板大聊特聊营销,是个无法达成业务共识的死胡同。

所以我们现在会非常空杯心态,作为营销团队会主动思考,如果在 2023 年重做一次我们所在行业,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并主动地与公司内部核心团队、老板讨论一些更本质的业务的问题,比如我们过去的模式对不对?这个模式下的产品消费者是不是真的认可?我们做的配套营销是不是真的符合我们未来发展方向?

——帮助老板梳理业务战略,并在里面找到市场营销可以发力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的业务留下生存空间。否则,其实很多部门的工作范围都可以覆盖市场部。

大环境的变化逼着市场总监的岗位内容又发生了一个更大的转变,上半年我像一个内部 agency,要内部沉淀内容营销的方法和工具,做用户运营,在疫情下绝地求生。下半年岗位内容又做了一些更新和升级,强化了在后疫情时代,内部的战略统筹兼消费者洞察的梳理。

我最近很清晰地感受到消费者的行为、判断都发生了变化。有些品类,它以前属于新消费趋势,但在今年这波折腾后,它可能不是新消费趋势,甚至不再是主流消费。

比如有很多过去做得很好的新消费品牌,经过这 2-3 年的折腾,市值有了明显的大幅下滑。但在这个过程,它没有做错任何事情,过去的优势依然有壁垒,战略执行也相当到位。股价下跌并不是公司有重大失误,而是当下的消费者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家愿意把钱花在一些更刚需、更加立竿见影的事情上,大家开始回归更小而美、更返璞归真的消费内容。

从我们行业角度来讲,消费者需求和行业变化大,环境又复杂,那就回到本源,把一些基础问题聊清楚:

第一,是保持现有的业务规模等到春暖花开,还是从现在开始主动结束部分业务?明年如果我真的只做一件事情,做哪件事情?我应该怎么去做?

这是一个挺难抉择的问题。原来公司有很多品类,这些品类有内部员工在负责,有其他经营者在做,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但现在,因为你对大环境和业务的判断,决定放弃,这牵涉到很多人情世故,怎么和老板、投资人交代,怎么对消费者和行业解释,你的业务变化如此大?

作为一个效果导向的营销人,我更倾向于洗掉个人情感,更站在理性、客观角度去思考,以行业状况去类比公司现状,和一些利益相关的部门,提前沟通过程思路,共创结论,达成一些默契共识。

第二,2023 年还继续做规模增长吗?有一个可复利的增长模式吗?

经济学上有一个“康波周期”,在 50-60 年的经济周期里,前 15 年是衰退期,接着 20 年经济快速发展期,后 10 年是过度建设期,过度建设的后果就是 5-10 年混乱期,从而导致下一次大衰退。我们稍微留意了现在大环境的发展,还是相当准确的。叠加了疫情只是让冲击来得更大,但趋势依然不变。

现在,我们涉及到的一些品类已经进入“库存期”,存货一大摞,动销跑不动,但还有一些品类仍处在红利期。如果我们目标是要有复利的增长模式,那我要从手上的盘子里面去挑一挑,哪一些是有复利、有规模且对团队锻炼有效果的,在行业未来有位置的,把那一两个我们觉得很有信心的品类,做到一个规模式的复利增长模式是什么提炼清楚,把它做大再尝试。

现在是一个很混沌的时间。每一个部门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做,很多公司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怎么情况,你得有个人做主。而能做主的人就是准备得充分的人。你要么被别人安排,你要么就安排好自己。你安排好自己的前提是把道理说清楚,要很认真很本质地去跟老板聊,如果我去做生意,我怎么做这个生意,营销方面怎么做,能够帮助生意做得更好。这样能卸掉品牌营销很多的压力。

我最近写年度方案写到头秃。因为我不是第三方,我是业务方,在内部谈论业务升级的问题,天然存在困境,要做好可能会得罪听这份报告百分之多少人的心理准备。比例取决于这份方案到底多尖锐。

当你想写出有价值而且真的对业务有好处的东西,就不要怕得罪人,因为不尖锐、皆大欢喜的东西,最后问题就会落到“营销”上。那不如从根源上找问题,大家非常坦诚地面对积累已久业务问题,我们再没有借口赖大环境,大环境对每个企业都是普遍作用,相当公平。



管理者的核心功能:

一竿子插到底,全链路管理

企业的业务模式受到现实环境更迭的考验时,团队管理者也在面对时代的挑战。

当你做到团队管理者的岗位,也要思考:如果这家公司干不下去,自己职业生涯的下一段应该做什么,有复利吗?

大部分新消费公司初期发展得太顺利,有资本加持,存在很多泡沫,公司战略基本上创始人都做掉了。但 bug 是营销费用高的公司一般是偏风口型增长起来的。核心创始团队边学边做,结合一些公关包装,外面就会看起来很高光。他们能够预料到创业后 1 年的情况,但是一年以后,比如现在疫情三年了,突然开放了,应该怎么做?这些都是他们意料之外的。

现在需要的团队管理者是能够一竿子插到底的人。我自己有个非常强的感受,目前发展得不错的一些消费品牌,如元气森林、观夏、泡泡玛特等,创始人与核心管理团队的参与度非常深,能一竿子从头插到底。

但现在许多新消费品牌是好几个管理者组成团队,依据各自的特长,一人一个地盘堆叠起来,但是谁都没有把握一竿子插到底,因为插到底之后,很多东西他不会。再加上老板也没有那么多心力跟精力去学习一些新趋势,或者很本质地去做一些关门思考,甚至一部分不愿意去想,把这个问题推给下属。这就非常需要他的核心骨干团队给到大量输出,不管对错,不论观点,他只要从里抽出一些能用的就好了。

但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只是职业经理人(打工的),他们没有什么资本收益,还要花日常生活时间给你去盘点战略,太高要求了。

大公司都会有一个“战略部”,帮助老板出谋划策。比如像字节跳动、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专门的战略部和配套的 PMO 去监督战略落地,确保战略从一线到总部的对齐。而小公司或者新消费公司最容易出现的状况,就是老板定的战略执行的时候歪了。

说实话战略执行不变形蛮难的。你不能要求一群“降本”的人来完成原本更贵的员工的基础职能,甚至还要求他们效率翻番。

你要么请最牛的人来,如果你要“人力降本”,管理者就要多盯执行。有得有失,但是核心还是在于核心管理者能不能一竿子插到底,特别是消费品牌,愿不愿意到一线,把全链条理管理都干了。

回到市场总监这个身份来讲,如果你想更主动地去影响业务的发展,就要逼着自己去学习,搞清楚其他部门在做什么。当你把前后链路都摸清楚了,其实你就是在想业务战略了。



总被骂的营销费用:

势能品牌需要有些钱被浪费

现在,市场总监的处境真的很尴尬。最近的新闻,无论是小马哥还是刘强东,我都会不自觉地认为他们是在骂营销板块,因为说的内容和市场营销很相关。

比如小马哥说以后买量预算都不会批。但买量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为了获取新用户,就需要买量来抓取外面的人。小马哥为什么骂“乱买量”?因为现在的 ROI 和 17、18 年相差太远了。但如果完全不买,你的量就会被友商抢去,很多东西也没有办法做下去。

刘强东说不要写 PPT 讲故事,去忽悠他。但市场部就是讲故事的部门。它需要有理性的部分来梳理内容,也需要通过动人的案例去呈现你的观点是对的。

我也能理解老板们的想法。我们最近在写年度方案,认真地看了一下自己公司的账。一家公司的账大体可以分成以下几部分:人力成本、营广宣费用,还有生产成本,以及各种各样的线下经营费用。从财报角度来讲,费用永远是整个财报里面最碍眼的存在。如果老板要砍费用,很容易盯着市场营销费用一刀切。

但我认为,势能品牌是需要有些钱是被浪费的。品牌要想的不是“我花了 1 块钱换 1 块钱”,而是花了钱有更长远的隐藏价值。

但按照现在几位老板骂的内容,坦率讲,中国市场上就不存在太多的势能品牌。除非老板本人很有势能,大家欣赏他的东西,那么他有可能投入动能品牌的钱,做出势能品牌的效果。

举个例子,陈冠希能达到这个效果。首先,他本人就是潮流 icon,不用额外请代言人。他只要把自己的服饰周边在各平台发一遍就行。这种特殊案例,能把势能跟动能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否则,我感觉现在国内的环境,容纳不了太多的势能品牌。



分析师点评:

市场总监岗位内容发生变化的本质是因为大环境。

陈春花在近期的演讲中说道,现在的大环境不是不确定性,是复杂性。不确定性是经常的,而这些不确定性里面非常的复杂。

在面对大环境的复杂性时,应该怎么做?Jack 的选择是与核心团队、老板讨论清楚业务的基础问题。

说话容易执行难。今年刀法接触了大量的从业者,也撰写了上百篇品牌道与术的选题,我们发现,当商业返璞归真,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那几句话。重要的是,你要怎么把那几句话结合你自己的现实状况去思考,去运用。现实情况是,大家都很着急,更渴望能够招到即插即用的成熟员工,看到可像素级拷贝复用的方法论文章。

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有文字能够归纳总结出来的成功学也好,方法论也罢,它都具有滞后性和局限性。每个案例的成功都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市场环境时刻在变,想长久经营,唯有真的把把公司当做新公司,每一天都当做从头开始的起点。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刀法研究所授权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评论点击 登录 梅花网,用您的头像和昵称秀出您的观点
0/300
  • 按热度
  • 按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