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西子再翻车,公关集体离职拒绝“背锅”?

2023-09-22 快速评论
作为公关,价值在哪儿?来看看行业大V如何评论此事。

9月9日,花西子的《一封信》又将自己推上“风口浪尖”,趋于“回落”的舆情再次炸锅。 

网友纷纷吐槽,轮番轰炸花西子。不过随着事件的发酵,网上却出现了新的走势——焦点被花西子的公关带走(公关承担最大火力)。更有网上爆料称,花西子内部出现公关离职潮。

事情究竟如何发展起来的?走势如何?公关要不要为品牌背锅?一起往下看——


花西子回应了,又没回应?

9月19日下午,花西子的“道歉”终于姗姗来迟,网友们立刻总结为“废话文学”:说了很多,啥也没说。

据网友粗略统计,这封信共451字,由三个部分构成:154字抱歉,218字自我介绍,79字空话。总之没有一句有“重点”表达,于是网上也出现了各种翻译版本——

而与此同时,伴随着更多网友对道歉信的关注,花西子又在微博评论区“抖机灵”般地搞起抽奖活动,实力演绎黑红也是“红”的营销路线。

迟来的公关、废话式“道歉信”、自黑式抽奖活动、完美避开“价格高”等争议话题 ……系列“蜜汁”公关操作后,花西子成功将自己送上一波波热搜(风口浪尖)。

据梅花数据舆情监测显示,自花西子9月19日下午17时37分发布道歉以来,截止到今天下午15点30分,花西子全网各平台相关热搜共计92条,总热度2.77亿,持续总时长达45小时,“致歉”风波愈演愈烈。

不过从舆情反馈来看,花西子的公关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在网友的热议中,“回应了,但好像什么都没回应”、“不知所云”、“割韭菜”等成为网络热议词。


“蜜汁”公关成关注焦点?

让人想不到的是,随着道歉风波的越演越烈,网友的火力却由“花西子”转移到“花西子公关”身上。

事情起因还要从一则爆料说起——

9月19日,正在花西子道歉信引发热议之时,有媒体突然爆料,花西子公关部或已集体离职,该公开信并非出自公司公关部之手。

另外,网上也开始出现疑似离职员工的朋友圈截图。

9月20日晚,一篇名为《对话花西子离职公关:声明像小学生作文,无法对抗老板意志》文章在网上发酵,文中自称已离职的前花西子公关人员表示,离职消息属实,具体离职人数不便透露,进一步佐证网上爆料消息。

“《一封信》发出前我们尝试说服老板,但老板意志无法违逆,最终没拦住,毕竟品牌、公司都是他的。” 

“出于职业道德、操守,我们只能离职,老板的决策和公关部提供的意见出入太大。”

据梅花数据舆情监测显示,花西子道歉声明后,共上榜53个热搜话题,其中与公关相关的话题有38个,占比超过一半。由此可见,本次事件中,公关的关注度之高。

网友纷纷调侃,花西子看似“鸡肋的公关”,实则才是高明之举动。因为网友都忙着去骂花西子公关,而忘记去骂花西子品牌了,成功帮花西子转移了焦点。


花西子的公关,行业大V怎么看?

花西子道歉,花西子公关反为“焦点”,一方面来自花西子公关方的灾难级操作(废话道歉+自黑抽奖),另一方面少不了公关离职时间爆料(故事的曲折性)推助,让整件事情的讨论再度升级。

那么,花西子道歉申明,错误点在哪?公关真的能拯救花西子的品牌问题吗?品牌问题,公关要不要背锅?作为公关,我们的价值在哪?据此我们集结了几位行业大V观点,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分享。

注:花西子“高价”、产品等问题依旧存在,本文并非避重就轻,转移焦点,仅为行业专业内探讨——

 

►►►

广告行业自媒体人@姜茶茶:

其实我挺奇怪,花西子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发公关稿?公关讲究要么快,要么拖。要么快,一出事你就尽快道歉服软,体现对舆情的重视,虽然道歉热度肯定会再起来。但是起码安抚了消费者。要么就拖,让事情慢慢淡下去,让互联网忘记,虽然没有让舆论满意但也没激发新的舆情。

而花西子呢,两边都没碰上。现在,明明这个事情已经过了一周多了,热度已经慢慢降低了,非要这个时候道歉,公关稿还写得像是自我介绍信。一开始没道歉,已经得罪了一波消费者,让人觉得品牌重视度不够,现在又开始道歉,再次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给吃瓜群众送讨论素材,真是犯了公关的大忌。


►►►

@陈闽之(鲲雅咨询执行合伙人、南京大学MBA兼职导师):

花西子事件,是公关被羞辱的又一个典型。这个羞辱一方面不过是把公关在公司里不被重视,背锅的现实再次呈现在大众面前。 更加加深了大众对公关的职能和作用的错误认识。

这两天,某大V三年前在朋友圈里的嬉戏之语(公关无非就是用户是爹、赶紧道歉、等风头过了咱又是条好汉)竟然最近又在各个PR群里流传,依然被认为有道理。现在市场活动公关化趋势已经蔚然成风,很多公司把原来的市场部都改为了品牌公关部,恐怕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关来说,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花西子不过是赤裸裸地告诉大家,公关要让位于营销,服务于营销,这恐怕是很多公司和老板的固定认识。

我认为公关工作的价值来自于“三力”——政策影响力、行业影响力、观念影响力。作为公关人,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做到这些吗?我们让老板和公司体验到公关的价值了吗?不是说你marketing做的很好就可以称为公关人。

花西子的公关选择离职,至少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有敬畏的,还是有一点专业自尊的。但是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的日常工作是不是被老板PUA了?我们有没有PUA成功过老板?老板习惯了来自于市场营销的甜头,那么他有没有品尝过来自真正PR工作的甜头?

我想这些都是这个事件值得我们思考的。


►►►

品牌公关行业自媒体@万能的大叔:

我们看到,新消费品牌,在享受到了短视频、直播、网红、资本和国潮崛起的红利的同时,却在一次危机事件中被褪去了光环,我们才发现,这些新消费品牌根本没有准备好,甚至是在裸奔!

大叔经常说,当你看到一封很可笑的声明时,一定要记住,不要急于骂公关蠢,因为所有声明都是企业内部pk的结果,公关只能给老板提供决策选项,最终拍板在老板。

这两天,看到网上一种“危机降级”的方法论,即把公关人当成“祭品”(转移大众的焦点和视线),据此还有不少人为花西子老板的“聪明”疯狂点赞,大叔认为,这些自媒体观点极不负责,希望大众不要被带跑偏。

当然,如果你问我,作为公关打工人,如何在公关职业操守和企业价值观中,做出选择呢?大叔个人觉得,一定是价值观优先,你不认同,就可以离职,因为这是术与道的关系。


►►►

独立智库首席赋能官主理人@王兵:

遭遇危机的企业或者品牌,在我眼里就像人生病了,我如果来帮处置危机,就像医生诊治。再厉害的医生,都难以解决两个问题:医术本身的局限,病人要配合治疗。

花西子这次遭遇的危机,属于重症,而且是和李佳琦如两个“连体婴儿”的情形,不是一般医生能医治,如果再不配合,那就更麻烦!

李佳琦、花西子,是互为利他关系。他们有共同的消费人群,由两方的一致行动,来争取共同的消费人群,这是有可能的。这个救治时机,在事发当晚。可惜错过了!

后面各自为战,分头自救,其实不仅分别在伤害更多共同的消费人群,还造成交叉火力、二次误伤以及踩踏。目前,这种“误伤”和“踩踏效应”其实还在延续,甚至是波及其他国货品牌的。

病因在哪里呢?我认为是公关思维的问题,体现在利他精神欠缺。我常说,公关思维和统战思维是相通的,要“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公关行动的底层工具就是利益相关方。什么人群,关注、在意、忌讳什么?什么不能做、不能说,必须搞清楚!某种意义上这决定了危机会不会发生、影响程度严重不严重、处置策略能否准确有效等整个体系。

很显然,别说团结更多力量了,连内部的分歧都直接暴露于舆论炮火之下了,完全是反着来的。


►►►

自媒体“菜鸡公关”主理人:

说不出有力的话语,不如低调沉默。

此次危机公关事件中,花西子面对的核心质疑点是,产品“贵且不值”。而很遗憾的是,花西子的后续应对,无论是公关声明,还是直播间“只送不卖”的活动,都没有围绕这一点展开。当然也可能是,花西子根本无法反驳。

公关不是万能的,如果产品“贵且不值”是事实,那么,更明智的做法是,保持安静,等这阵风过去。

虽然事件导火索不同,但花西子面临的公关危机,和此前钟薛高的“雪糕刺客”事件有着相似之处,舆论焦点都是产品“贵且不值”。钟薛高当初也采取了一些行动,但依然没能扭转舆论,原因和花西子一样,拿不出有力证据证明自己产品值这个价格。

但好的一点是,钟薛高撑过了那场风波,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做了一些新的尝试。钟薛高在今年推出了低价雪糕,拓展了新的产品线,这条路也不失为花西子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我们知道,一个产品是否值这个价格,除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外,品牌附加的价值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美妆行业。如果花西子想继续走高端路线,可以尝试和高端品牌联名等多种方式,而不应该是和李佳琦深度绑定,毕竟,“所有女生”一定不是高端品牌的用户群。

花西子的这次公关危机,也论证了一个被重复了很多遍的道理。如果企业面对质疑,拿不出有力证据,说不出有力的话语,不如低调沉默,冬天总会过去的。毕竟,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最后,你怎么看待花西子公关事件?欢迎评论区留言。


注:本文为梅花网的原创文章,若转载此文,请在文章开头标注“作者”、“来源”及本页链接。更多转载细则查看梅花网公众号(ID:meihuaevent),回复“转载”了解须知。

评论点击 登录 梅花网,用您的头像和昵称秀出您的观点
0/300
  • 按热度
  • 按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