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新作“香肠嘴”,烫到我眼睛了!
把“舅”放碗里,“一串眼”的烤串,还有“实在有些丑的”鸭子……
最近,华与华又出“争议”新作了?
10月,华与华发布了为保温杯品牌匡迪设计的品牌角色“烫嘴哥”,和品牌谚语“匡迪保温杯,明天还烫嘴”。
烫嘴哥
很多人说:哎,这香肠嘴不就是《东成西就》里的梁朝伟嘛~
网友联想得没错。
华与华公司的老板华杉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提到,匡迪的符号确实是照着多情幽默的欧阳锋画的。
图片截取自演讲文字稿,下同
这是华与华“超级符号”和“品牌修辞学”的又一次实践。
魔性的“香肠嘴”还被p在世界名画上。
有波普艺术那味儿了~
在华与华的设想中,之后品牌方还可以自己玩起来。就像蜜雪冰城利用“雪王”那样,匡迪可以用创意,赋予“烫嘴哥”更多个性和故事。
品牌角色的各种场景图设计
不过,网友对此并不完全买单。有人说,感觉在电商平台看到过类似的文案,好像不怎么特别。
华与华的“得意之作”
圈内褒贬不一
华与华可以说是自带流量,出街的作品往往被行业“重点”关注,这次也不例外。
在社交平台,不少人称赞品牌符号做得不错。
有人夸卖点直接,有记忆点
有人反馈,匡迪的广告语在深圳展会上很明显
当然,有更多网友对设计感到疑惑。
其中的一部分质疑,小编在华杉近期的演讲文字稿中找到了对应的解释。有的就很难评了。
比如:
关于“烫嘴”一词
明天真的还烫嘴吗?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这卖点大家都有吧。
用“烫嘴”当卖点真的合适吗?
小编也发现,许多人出行时会抱怨,高铁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只提供开水,用保温杯接水喝水非常不方便。
在华杉的演讲中,他提到:
“烫嘴”是让消费者关心、记住的说法,至于第二天能保温到多少度,其实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愉悦”和“播传”。
* 附上对华与华创意方法论的解释:
1、超级符号:指“烫嘴哥”,就是找到并使用人人都熟悉,并且会听它指挥的符号。
2、品牌修辞学:指“匡迪保温杯,明天还烫嘴”,就是让人相信任何东西,并且促使人行动的语言艺术。普通的道理、简单的字词、特殊的句式和押韵,以及能够使人愉悦的话。
关于品牌未来的发展
使用卡通logo和滑稽的“香肠嘴”,品牌是否还有高端化的可能?
在部分电商平台,匡迪已换上新logo。 卡通logo和商务风的保温杯,显得有些割裂。
旧logo与新logo对比
华杉这样说:
杯壶价格的定位,应该像蜜雪冰城,就该值那么多钱,除非用特殊材料之类的。这是工业化带给消费者的福利。
此外,为了宣传这份“高难度之下的得意之作”,华杉发了12条微博,开了场抖音直播,还找来项目负责人录制了复盘视频——不仅用作内部培训,更将对外发售。
网友总能发现亮点。华杉的微博配图中,两位大佬(匡迪的老板吕金匡和华杉)的合照引发关注。
这可能是“符号的叠加”,香肠嘴的元素要不断出现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还有更多的质疑——
有人认为,不论怎么解释,“烫嘴”始终是个带有负面含义的词。通常品牌在宣传时都会规避负面词。如果是妈妈给孩子买,可能会担心有安全隐患。
有人觉得,“香肠嘴”更像是被辣到了?
按这位网友说的,喝水被烫到应该像这样
图片来自日剧《Legal High》
还有人指出,新品牌标识抄得太像NORITAKE画的小男孩了……
NORITAKE是一位日本的插画师,他的作品以黑白简笔画为主。画中的角色,大多是简单有治愈感的人物。
创意中,之所以要找“超级符号”,就是为了让大众更容易接受,让“偏好带动销售”。但凭网友的直觉判断,“符号”来自哪里,能否带来好感,还真不好说……
那么,你觉得“烫嘴哥”和“明天还烫嘴”的设计如何?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注:本文为梅花网的原创文章,若转载此文,请在文章开头标注“作者”、“来源”及本页链接。更多转载细则查看梅花网公众号(ID:meihuaevent),回复“转载”了解须知。
- 按热度
-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