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离谱小动作,逼疯3亿中产!

9小时前 快速评论
山姆越来越“普通”了
作者|钱游
来源|新零售参考(ID: xlsck360)
封面来源小红书用户@夏天


山姆换高层后,品质越来越差?



山姆新高层被骂上热搜

3亿中产终于不忍了?

就在近日,新零售参考注意到,某社交平台上涌现了一大波“怒骂”山姆现任高管的贴文。

图源:小红书

其内容无外乎吐槽:山姆今年开始的选品和品质越来越差,铺天盖地的说山姆已经和普通超市别无二致。

图源:小红书

不止是在小红书,在微博,也有不少帖子吐槽山姆品控越来越差了:

山姆中国换高管了,品控变差了,很多物美价廉的东西都下架了,上线了一堆看着像是711就能买到的东西,为什么牛仔骨肉质变了,杨枝甘露、太阳饼下架了,好丽友?卫龙魔芋?怎么会出现。

图源:微博

事实上,网友们吐槽不是空穴来风,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帖子也的确存在争议。

有网友判断其中一些帖子只是为了带货而引流,发帖目的不单纯。

但回归到山姆本身,近年来山姆品控问题也层出不穷,品控争议时常发生。

特别是在本土超市崛起的当下,山姆打下的中产市场,似乎并不牢靠。

在新零售参考看来,如果山姆在中国失去了它原本赖以立足的两大底牌,严格的食品标准与独特的商品选择,转而在货架上与普通超市越来越像,那么大众也会逐渐抛弃它。


山姆上架国产小零食

小动作踩到中产底线

具体来看,就在近日,山姆最近上了一批国产零食品牌:好丽友、徐福记、卫龙、美好时光……

图源:微博

这些老牌子熟得不能再熟,放在别的超市完全没有违和感,但放在会员制超市里,特别是山姆,则显得格格不入。

比如那款好丽友派,打着“减糖80%、可可含量提升30%”的口号,看起来是对健康中产的精准狙击。

但配料表的第三位却是“起酥油”,让不少小红书用户直接破防:这不是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吗?

再加上此前好丽友在配料双标、内外版本不同的争议,很多中产用户觉得:

哪怕是升级版,也不配进入山姆。不是不吃,而是不想花会员费去买随处可得的零食。

更离谱的是,为了不显得“普通”,山姆直接把“盼盼”的商标名称写成了英文,

图源:微博

还在产品宣传页上直接把辣条品牌——卫龙的商标PS掉了。

图源:微博

徐福记更是被毒舌网友调侃:

“小时候过年最不爱拿的一块糖,现在居然上了山姆。山姆真的越来越low了”

图源:小红书

还有人评论:

“可以去楼下便利店买,没必要在山姆拿。”

这些声音道出了一个核心矛盾:山姆作为付费制超市,消费者买的不只是商品本身,更是一种筛选感和身份对齐。

选品一旦失焦,山姆就有可能被消费者贴上“审美下滑”“不值会员费”的标签。

换句话说,中产在山姆寻找的,不是价格,而是差异。

而这,正是山姆当前最危险的变量。

如果选品开始与普通超市趋同,那会员制的溢价逻辑也将随之崩塌。


从组织调整到本土化策略

山姆越来越不“特殊”了

事实上,山姆并非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增长临界点。

2024年,中国区销售额首次突破1005亿元,迈入千亿魔咒区间——此前大润发、永辉等零售商都在这个节点遭遇增长停滞,甚至营收下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山姆已经开始做减法和加法。

组织架构上,2025年5月底,山姆将原本的6个大区调整为7个,把原华东大区拆分为江、浙、沪三地独立运营。

这是因为华东开店密度极高,光上海就有7家店,由一个区域统一管控效率低下。通过精细化划区管理,可以进一步提升单店运营效率。

供应链策略上,山姆开始在选品上做文章。

那就是,与其高攀国际品牌,不如深挖国产替代。

这其中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追觅再国产,也比戴森更能配合采购、让利;

而自有品牌MM系列更是从成本到渠道完全可控,既能保证毛利率,也能用“货源控制”来增强稀缺感与溢价空间。

当然,也有人将山姆选品策略变化解读为“高管团队被污染”,甚至引入了“内鬼论”。

有人指责前大润发采购进山姆。但从已知信息来看,目前尚无确凿证据。

2025年1月,山姆中国区总裁文安德退休,新任掌门Jane Ewing出自沃尔玛国际系统,履历正统。

而此前,大润发的商品负责人佘咸平确实于2025年6月离职,但他是去了永辉当CMO,而不是山姆。

图源:永辉超市

谣言终究只是焦虑的映射。用户之所以敏感,是因为他们在山姆投入了足够深的消费习惯与心理认同。

山姆会员的忠诚度极高。根据沃尔玛披露,山姆中国目前会员数超过500万,年费收入超13亿元。

其中高端卓越会员续卡率达92%,贡献了60%以上的营收。

图源:山姆

对许多家庭而言,山姆不仅是一张卡,而是消费决策的参考系。

有消费者表示,你可以有更便宜的商品、更便捷的体验,但如果没有“我花了钱所以值得信任”的心理位阶,那就很难撼动中产既有的选择。

图源:小红书

哪怕权益缩水,从洗牙券到消费返现,从茅台抽签到积分兑换,山姆依旧能靠选品逻辑续命。

但逻辑不能偏。如果未来山姆继续用熟面孔取代稀缺感,用国产替代掩盖品质追求,哪怕是最忠诚的中产,也会转身离开。

这届中产,没那么好伺候;但也没那么难理解。

他们要的,不是消费降级,而是中产标签不掉价。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新零售参考授权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评论点击 登录 梅花网,用您的头像和昵称秀出您的观点
0/300
  • 按热度
  • 按时间
    相关文章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