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案,懂发疯
作者|柱哥 监制|鬼鬼
来源|广告常识(ID:adernous)出品
年轻人沉迷发疯文学,广告中也有不少发疯文案。
与常规文案相比,发疯文案打破了常规语言逻辑框架,天马行空的行文方式着重于情感的宣泄, 以炸裂的情绪爆炸感,给受众带来直接强烈的情绪体验。
年轻人为发疯文案买单,本质是对品牌提供的情绪价值的认可。这次,我们就从提供情绪、唤起共情、拉近距离、吸引注意四个方面,看看发疯文案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
提供情绪
用疯狂输出,帮年轻人发泄情绪,为他们提供情绪价值。
例1 乐乐茶:我乐意少管!吃我老乐一拳!
强烈的情绪动词“打爆”,配合张飞、蒙丹、豹子头抓狂暴躁的头像,整句文案充满泄愤的快感,不管解不解渴,首先很解气。
例2 but lab:说的很好,下次不要说了,我屁话过敏
直接表达年轻人对职场“画大饼”的吐槽,自称“苦命甜心”,切中年轻人的自嘲心态。
例3 京酿A啤:好的零岛!好的零岛!好的零岛!
零岛和“LINGDAO”,谐音梗戳中年轻人对职场关系的不满,在玩梗的过程中帮助消费者纾解情绪。
唤起共情
基于对事实的精准洞察,以一针见血的文案唤起大众情绪。
例4 内江万晟汇:笑死,花而已,我自己坟头也会长
单身人群逆反520秀恩爱文案,用反叛的“怼人”语气和出其不意的反转,表达单身也可以很快乐,不需要随波逐流。
例5 Apple :Focus Mode
影片用生动的肢体语言表现大众面对信息轰炸时,避之不及的恐慌和烦躁,疯狂逃跑的动态和按下“Focus ”按钮后 戛然而止的宁静形成强烈对比。
例6 奈雪的茶:一朵莲奶茶,我想开了
年轻人在上进和上班之间选择上香,玄学文案有口彩,得到年轻受众青睐。一段寓意好的吉利话,既打动消费者,也能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吸引更多用户点赞得好运。
拉近距离
和年轻人一起玩梗,借年轻人的话语体系融入年轻人的文化圈层。
例7 肯德基:肯德基疯狂星期四,谁请我吃?
从网友自发创作,到官方下场玩梗,肯德基疯四文学算得上“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鼻祖,扩大了活动影响力。后来者“外卖备注文案”其实有疯四文学的影子,但仍然停留在自发创作阶段,没有品牌下场认领玩梗,有点浪费了。
例8 瑞幸咖啡:早八哪有不困的?硬撑罢了!
真正意义上的发疯文案,以咆哮加感叹号的疯狂输出,勾画出崩溃的早八人形象,让品牌融入消费者群体。
例9 闲鱼:罗马尼亚双头鸡
奇怪的脑洞,吸引志同道合的用户。虽然是闲鱼用户自发的文案,但当越来越多人选择这种风格,就形成了群聚效应,成为平台形象的一部分。闲鱼后续的“一面之缘挂闲鱼”“缘来真的能蹲到”,也都在强调“志同道合”的社区氛围。
吸引注意
挑战常规文本逻辑,打破广告文案的专业规整感,给人留下搞怪有趣的印象。
例10 JOJO气泡酒:Let‘s JoJo,Let's Burn
燃属性十足的文案,配上穿练功服的老大爷,太违和了,让人忍不住想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产品,红脸老头的形象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11 宜家:五十个保鲜袋就意味着一群蔬果与时光逆行
保鲜袋拟人,保鲜袋穿越,跟一本正经介绍保险效果的同类产品相比,无论文案形式还是视觉表达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时光逆行”也暗含保鲜功能,紧扣产品利益点。
例12 麦当劳:吃派就对了,数学我悟了
用数学推理的方式,推导出学数学等于吃派,吃派就对了。求解的过程就像做数学题做到头晕眼花开始出现幻觉的状态,对被数学折磨的学生群体来说,这条片子疯得很真实。
总结
巧妙运用发疯文案技法,可以给文案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1、帮助发泄情绪,提供情绪价值。
2、精准洞察,一针见血唤起大众情绪。
3、一起玩梗,融入年轻人的文化圈层。
4、挑战常规逻辑,留下搞怪有趣的印象。
学会发疯文案万能公式,增加你的创意宝库。
你,学会了吗?
我们下一期再见。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广告常识授权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 按热度
-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