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44秒,40年,被可口可乐这支广告燃了
文|创意广告
时光在变,插兜最帅不变。
还记得这张超级经典的可口可乐广告吗?这是去年可口可乐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做的一系列主题广告。
而今年,刚好又是可口可乐正式回归中国大陆市场四十周年,为此,可口可乐推出一支广告片,带我们一同回顾这些年的「可乐大事件」。
短片开头抛出“在乎是什么”这一问题,接着围绕“在乎”,输出了一系列关于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重大事件:
在乎是认定——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在乎是回来——1979年1月24日,第一批可口可乐产品从香港运抵北京和广州;
在乎是生根——1981年,第一家装瓶厂落户北京;
在乎是深耕——可口可乐的业务运营遍及中国大地。
……
所以“在乎”是什么?可口可乐一口气给出了15个答案,每个词语,都交代了一个关于可口可乐的大事件,而细细品味每一个“在乎”的点,其实也是可口可乐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更深层一面的东西。
不难发现,从认定,回来,生根到深耕,讲述了可口可乐重回中国市场的历程。
而创新、丰富,到之后的传承、成长、见证,则总结了可口可乐是如何扎根中国市场,并使其业务遍布全中国的发展史。
再后来的敬畏、同心、不苦,到相信、惦记、未来,更是对应了可口可乐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公益营销方面,打造品牌口碑,提升品牌形象和美誉度。
而这种种发展历程,从表面看是盘点了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这40年来的发展历程,其本质上是基于“我们在乎”这一品牌主张,阐述了可口可乐的本土化营销。
从以上总结的15个“在乎”来看,可口可乐在中国生产和销售,从工厂、原材料、产品、包装、人员到广告,大部分都是采取本土化,包括见证每一个属于中国的历史时刻,在中国支持多个公益项目等,以至于可口可乐多次被评为“中国杰出雇主”。
而说到本土化营销,作为一家深耕于中国市场40年的美国老牌企业,可口可乐对于中国文化也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这次的40周年营销活动,可口可乐还推出了“中国字 在乎体”。
并且,为推广即将发布的“在乎体”中文字体,可口可乐联合数位艺术家在北京打造了一场艺术展:
“在乎体”的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伟大的中国文化,同时也将可口可乐“在乎”的含义很好诠释——圆融、力量、担当、从容、变化。
用“在乎”总结重回中国市场的40周年,用“在乎体”致敬中华文化,不难理解,其实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做的本土化营销一直都是主打“我们在乎”这一品牌主张。
而围绕这一主张,可口可乐近年来也做了一系列主题营销,其反响都还不错。
如上文提到的致敬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可口可乐就曾以“时光在变,在乎不变”为主题打造了一组海报:
海报采用复古的背景,配上一句幽默风趣的现代流行语,给人呈现一种强烈的反差。而且每张海报都提取了一个点,虽历经40年的时光变迁,但这些特征和精神依然存在,就像可口可乐这40年以来,已潜移默化地成为当代年轻人标志性的存在,它不仅仅是饮料,更代表一种文化和精神。
再比如去年的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可口可乐策划了一场“不该存在的艺术展”:
可口可乐将世界名画与家暴相结合,将名画中的角色化用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形象,为我们展现了家暴的现状,将“一个本不该存在的艺术展”与“家暴不该存在”这个点相呼应,呼吁人们为家暴受害者发声,而这一系列行动无疑不将可口可乐的主题呼之欲出:我们在乎。
然而,在这一波“不存在的艺术展”结束之后,圣诞节节点,可口可乐又基于这一品牌主张为留守儿童做了一波暖心营销,与圣诞老人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
借助“圣诞老人”这一形象,可口可乐再次开展公益项目,将温暖送到世上每一处角落,传播正能量,用六项”特别任务“又再一次向我们传达了一遍品牌精神:我们在乎。
到底是那个我们大家所爱的快乐肥宅水,可口可乐这40年来的“可乐大事件”,每一次都牵动着人们的心,从口味的不断突破,到广告的不断创新,再到公益营销的不断刷屏,我们看到了可口可乐作为一家被汽水耽误的广告公司,将“分享快乐”的核心和“我们在乎”的品牌主张深根于大众心中。
所以“在乎是什么”?可口可乐给了我们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答案。
最后,你会用“在乎体”造句吗?我们在乎_______。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创意广告投稿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 按热度
-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