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数据企业危机预警清单(六月份)

2024-05-27 快速评论
梅花数据以多年的危机舆情监测经验为基础,制作了此份基于月份的危机预警清单,旨在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应对舆情风险。以下是六月份企业危机预警清单,欢迎广大公关从业者点击了解查看。

梅花数据以多年的危机舆情监测经验为基础,制作了此份基于月份的危机预警清单,旨在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应对舆情风险。以下是六月份企业危机预警清单,希望对各位企业公关从业者有所帮助。

 

一、618 活动涉及的舆情风险

风险行业:电商行业、参与电商促销活动的企业

代表案例上海开展6·18促销季网络专项监测 化妆品虚假宣传问题频现

风险关键词: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不正当竞争、营销套路、霸王条款

风险分析

618购物节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双十一”购物节的电商购物节。对于企业来说,在开展相应促销活动时,也应警惕相应的负面舆情风险。此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及中消协常会借618契机开展专项调查活动,值得警惕。具体注意以下风险隐患:

1、售后服务问题:如果企业在618购物节期间出现售后服务不及时、不满意或者拒绝退换货等问题,可能引发消费者投诉和负面舆情。

2、商品质量问题:如果企业在618购物节推出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比如假冒伪劣、质量不达标等,可能导致消费者投诉和负面舆情。

3、营销手段不当:一些企业可能会使用夸大宣传、虚假促销等不当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一旦被曝光可能引发负面舆情。

4、不正当竞争问题:企业在开展618营销及促销活动时,可能会受到同业或上游企业的不正当竞争的指责,质疑企业恶意比价、恶意炒作等手段来打压竞争对手,制造价格优势,从而扰乱市场秩序。

5、物流问题:618购物节期间物流压力大,如果企业的物流配送出现延迟、丢失包裹等问题,可能引发消费者不满和负面舆情。

6、数据安全问题:在618购物节期间,企业可能会收集大量消费者个人信息,如果企业的数据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数据泄露事件,引发负面舆情。

防范建议

1、保障产品质量。企业应提前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和把关,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此外,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和生产环节的质量可控。设立质量监控团队,随时监测产品质量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确保价格透明。提前制定促销方案,确保价格优惠幅度合理,避免误导消费者。明确标示商品原价和促销价,避免虚假标价和虚假促销行为。

3、诚信推广宣传。确保宣传内容真实可信,避免夸大产品效果、虚假宣传等行为。提前准备好宣传素材和内容,加强内容审核,确保宣传信息合规合理,并能准确传达产品信息和优势。

4、加强售后服务。增加售后服务人员数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设立专门的售后服务热线或在线客服平台,方便消费者提出问题和投诉。

5、数据安全保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和被恶意攻击。

6、建立危机公关预案。制定详细的危机公关预案,包括舆情监测机制、危机处理流程、应对措施等。做好危机公关团队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7、加强监测和应对。配备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或舆情监测团队,及时发现和跟踪可能影响企业声誉的舆情信息。设立专门的舆情应对团队,及时回应消费者关切和负面舆情,积极化解危机。


二、儿童节日相关的营销风险

风险行业:儿童用品行业、学生用品行业

代表案例:江南布衣童装再现“画风诡异”图

风险关键词:儿童安全、虚假宣传、不良信息、公序良俗、过度商业化

风险分析

今年六月份,关于儿童的节日,除了6月1日,还有6月22日的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儿童相关用品以及面向儿童相关营销活动的舆情风险可能会加大,具体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质量问题:企业推出的儿童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等,导致消费者投诉和负面评价,影响品牌声誉。

2、营销手段不当:企业在儿童节期间使用不当不合适的营销手段或传播素材,如虚假宣传、恶意误导、不良内容传播等行为,引发消费者不满和负面舆情。

3、儿童节活动安排不当:企业举办的儿童节活动安排不当、缺乏趣味性、不符合儿童需求等,导致活动效果不佳,引发消费者不满和负面舆情。

4、过度商业化问题:企业过度商业化儿童节,推出不符合儿童原本需求的产品、服务,或者过度营销,引发社会质疑和批评。

5、公益活动不实:企业宣传参与儿童节公益活动,但实际行动不力,效果不明显,商业性过高,引发公众质疑和负面舆情。

防范建议

1、产品质量保障。企业应做好儿童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认证,确保产品符合儿童安全标准。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确保供应链上下游的质量可控。

2、营销合规合理。企业审慎制定儿童节营销方案,避免虚假宣传和不良信息,引起消费者不满。定期培训营销团队,强调合规意识和道德标准,避免违规行为发生。设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和意见,维护消费者权益。

3、儿童活动策划。企业在指定和安排儿童活动时,应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精心策划儿童节活动内容,确保活动趣味性和参与度。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活动安全管理,保障儿童在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建议企业设立儿童活动反馈机制,收集家长和儿童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改进活动质量。

4、社会责任履行。积极参与儿童公益项目,支持儿童教育、健康等领域,树立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开展儿童节公益活动,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力,增强消费者认同感。建立儿童权益保护机制,积极参与儿童权益维护工作,推动社会责任履行。

 

三、环境保护相关的舆情风险

风险行业:多数行业

代表案例H&M与迪卡侬遭“漂绿”指控

风险关键词:环保宣传、碳中和、碳达峰、低碳、绿色发展、漂绿

风险分析

6月份包括多个环保主题相关的纪念日,包括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8日—世界海洋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25日—全国土地日。另外,此前发布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也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因此环保相关的舆情话题也可能广泛传播,企业应重视相关舆情风险。具体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环境事故:企业发生环境事故,如化学品泄漏、废水溢出等,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谴责。

2、资源浪费:企业被曝光在生产过程中浪费大量资源,如过度消耗能源、大量使用一次性材料等,被指责不负责任。

3、不良供应链环保行为:企业的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环保问题,如供应商违规排放、原材料开采对环境造成破坏等,企业未能有效监管和管理,导致负面舆情。

4、环保宣传质疑:企业可能会被质疑通过夸大环保投入、环保效果等方式来虚假宣传自己的环保形象,误导公众和消费者,包括环保数据篡改、环保项目造假、环保认证造假、夸大环保效果或环保投入等。

防范建议

1、健全环保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包括设立专门的环保部门或委员会,明确环保责任人,建立环保政策和流程,确保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应该定期进行环保自查和审核,确保环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纠正环保问题,避免出现造假行为。

3、提升透明度:企业应该积极与公众、媒体和利益相关者沟通,及时公开环保数据和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回应公众关切和质疑,建立透明的沟通机制,增强公众信任度。

4、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参与环保活动和项目,推动绿色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

5、合规运营监管: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和政策,确保生产运营活动符合法律标准,加强对供应链环保行为的监管,避免环保问题的发生。

 

四、父亲节相关的舆情风险

风险行业:男性用品行业

风险关键词:刻板印象、男女对立、感情勒索、营销误导、过度商业化

风险分析

近年来不仅是女性节日,男性节日营销活动也受到商家的重视,尤其针对男性用品的企业。但如同母亲节营销风险一样,父亲节营销也有类似的舆情风险。具体包括:

1、促销真实性。如果企业在父亲节期间推出促销活动,但实际上并没有提供真正的优惠或服务,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导致负面舆情。

2、内容敏感性。一些父亲节广告可能会触及一些敏感话题或价值观,如家庭关系、刻板印象、性别对比等,如果广告内容不当,可能会引发争议和批评。

3、社会责任表现。在父亲节期间,企业如果没有展现出对员工、消费者和社会的责任感,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不良行为,可能会受到公众质疑和谴责,影响品牌形象。

防范建议

1、明确营销策略:在策划父亲节营销活动之前,企业应该制定清晰的营销策略,包括活动内容、目标受众、推广渠道等,确保活动与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核心价值相符。

2、保证活动真实合规:确保父亲节促销活动的真实性,不夸大宣传,避免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同时,确保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规行为。

3、警惕内容敏感性:在制作父亲节推广相关内容时,注意避免触及敏感话题或价值观,确保广告内容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不触及风险边界。

4、加强社媒监控:密切关注社交媒体上关于父亲节营销活动的讨论和反馈,及时回应消费者的疑问和批评,避免舆情失控。

5、做好危机预案:提前制定危机公关预案,明确危机处理的流程和责任人,以便在出现舆情危机时能够迅速应对和处理。


五、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营销风险

风险行业:多数行业尤其是文旅行业

代表案例浙江卫视引河南卫视节目抹图标惹争议,河南共青团点名批评

风险关键词:过度营销、低俗营销、抄袭争议、过度商业化

风险分析

6月份有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端午节(6月10日)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8日)。多数企业尤其文旅相关企业将围绕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开展营销,这其中也包含相应营销风险,主要包括:

1、文化误解:企业尤其是外企确保营销团队对相应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有深入的调查研究,避免出现对文化含义、历史背景或象征意义的错误解读。在传播文化元素时,要确保信息准确、完整,避免误导公众。

2、文化挪用: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时,要尊重传统的原汁原味,避免过度改动或歪曲文化符号。确保使用文化元素的方式符合中国价值观,避免被指责挪用文化或对文化不敬。

3、文化商业化:在营销活动中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时,要注意保持文化的纯粹性和尊严,避免过度商业化或赤裸裸地将文化元素作为营销工具。确保传播文化的同时,不失去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4、文化误导:避免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确保营销活动的信息真实可信,不夸大其词或误导公众,以维护品牌的诚信和信誉。

5、文化敏感性:注意某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能具有敏感性,如历史事件、宗教信仰等。在营销活动中需谨慎处理这些敏感话题,避免触碰公众的情感底线,以免引发争议和负面舆情。


六、奥运会相关的营销风险

风险行业:多数行业

代表案例:北京十大奥标侵权案件曝光

风险关键词:奥运元素、奥运精神、奥运版权、营销侵权

风险分析

随着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逐步临近,尤其在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可预期届时围绕奥运会相关营销将火热展开。然而奥运会作为一项国际性体育盛事,其相关的标识、口号、主题曲等都受到严格的版权保护。因此,在奥运会营销中主要存在版权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未经授权使用奥运会标识:奥运会的标识、徽章、口号等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这些标识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导致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2、未经授权使用奥运会相关图片和视频:奥运会的比赛、表演和相关活动的图片和视频也受到版权保护,未经授权使用这些内容可能触犯版权法,引发法律纠纷。

3、未经授权销售奥运会相关商品:奥运会的官方商品和周边产品都受到严格的版权保护,未经授权销售这些商品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受到法律制裁。

4、未经授权使用奥运会主题曲或音乐:奥运会的主题曲和音乐作品也受到版权保护,未经授权使用这些音乐可能侵犯版权,导致法律风险。

5、未经授权使用奥运会相关商标:奥运会相关的商标和商业标识也受到法律保护,未经授权使用这些商标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引发法律诉讼。

6、隐性奥运营销:企业不直接使用奥运赛事标志,但使用某一种宣传或者广告的行为,会让人误以为该企业和奥运会、国家队等存在商业赞助的联系,而该企业借此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据悉这是一种隐性营销的做法,和侵权有些类似但是不太相同,但2018年修订后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第六条规定,利用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元素开展活动,足以引人误认为与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之间有赞助或者其他支持关系,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防范建议

为避免奥运会营销中的版权风险,品牌需要谨慎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确保所有营销活动和产品都经过合法授权,避免侵权行为。与奥运会相关的版权事宜最好由专业律师或知识产权顾问进行评估和指导,以确保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重点参考法律条款包括:《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七、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政策风险

风险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

风险关键词:政策风险、减免政策、购置税

风险分析

2023年12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三部门公告 2023年第32号),明确了2024年后新能源汽车减免车辆购置税政策适用的技术条件和执行要求。

2024年1月1日起,申请进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需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其中,换电模式车型还需提供满足gb/t 40032《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等标准要求的第三方检测报告,以及生产企业保障换电服务的证明材料。企业自建换电站的,需提供换电站设计图纸和所有权证明;委托换电服务的,需提供车型、换电站匹配证明、双方合作协议等材料。

2024年1月1日起,2023年12月31日前已进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且仍有效的车型将自动转入《减免税目录》。相关车型要及时上传减免税标识、换电模式标识,换电模式车型、燃料电池车型等按本公告要求补充相应佐证材料。2024年6月1日起,不符合本公告技术要求的车型将从《减免税目录》中撤销。

2024年6月1日起,《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公告2017年第172号)、《关于调整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3号)中的技术要求废止。

建议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强化产品质量保障能力,确保新能源汽车使用安全。要提升监测平台效能,做好风险预警提醒,及时上报车辆事故报告。对于发生安全事故、隐瞒不报的,视情节轻重取消车型减免税资格或暂停新车型申报《减免税目录》。


八、医疗器械方面的政策风险

风险行业:多数行业

风险关键词:医疗器械注册人、注册管理、生产监督

风险分析

今年4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注册人委托生产监督管理的公告》,从企业主体、注册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进一步厘清了重点细节和各方责任。公告要求监管人员应当结合实际,掌握《公告》新要求,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执法标准化。

此公告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医疗及其相关行业重点注意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公告》强调,注册人需定期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受托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审核。对于特殊产品,如植入性医疗器械,对质量管理人员的资质与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注册人原则上应当选派具有相关领域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熟悉产品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要求的人员入驻受托生产企业,且派驻人员工作职责应当在质量协议中予以明确。

2、落实质量协议要求。《公告》要求,注册人应当按照《医疗器械委托生产质量协议编制指南》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受托生产企业签订质量协议;每年对质量协议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开展评审,确认质量协议相关要求与委托生产管理文件和实际生产情况相一致。《公告》还对采购物品和供应商的管理方式、产品放行规定、共用生产场地或者生产设备可能出现的风险、纠正预防措施等作出了规定。

3、加强不良事件监测。不良事件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告》要求,委托生产的注册人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产品风险特点,在制度体系建设、机构人员配备、信息收集上报、事件调查处置、风险研究评价等方面,配足资源、完善机制、强化能力,切实承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责任

4、规范委托生产注册管理。《公告》要求,注册人应当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明确将受托生产企业的委托生产相关过程纳入注册人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并在注册申报提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测量、分析和改进程序”中涵盖委托方对受托方进行测量、分析和改进的程序及相关资料。这一要求可以从源头上确保委托生产过程遵循与注册人相同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要求。

5、强化委托生产日常监管。注册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当持续关注注册人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能力、对受托生产企业的评估和管控能力、变更管理能力,并结合对受托方检查情况核实注册人提供的信息。受托方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当持续关注受托生产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情况,督促受托方按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强制性标准、经注册的产品技术要求和委托生产质量协议等开展生产活动。这一要求,旨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网络,提升监管效能。

本文数据来源:梅花数据舆情监测团队整理搜集




评论点击 登录 梅花网,用您的头像和昵称秀出您的观点
0/300
  • 按热度
  • 按时间
    相关文章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