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假日狂欢节:用“出行+文旅”搭台,激活场景、用户与品牌价值三重共鸣

3小时前 快速评论
近年来与LOEWE、NBA、老乡鸡等品牌的多次跨界联名,以及Hello100骑行赛事等自有IP的打造,尤其是本次以“哈啰号”长江巡游为核心的假日狂欢节,标志着哈啰正式将品牌塑造提升至战略核心。

国庆黄金周作为年度消费关键节点,始终是品牌营销的“必争之地”。哈啰延续自2022年起的“假日狂欢节”IP,于2025年国庆前夕启动第四届活动,以“哈啰号”长江巡游为核心载体,联动租车、顺风车、骑行三大业务线,打造出“绿色多元出行+文旅融合”营销盛宴。此次营销不仅精准击中用户假期出行需求,更在场景破圈、用户共创、业务协同与价值传递层面形成闭环,为出行类品牌的节日营销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01

场景破圈:

锚定“长江文旅带”,让出行从“工具”变为“体验载体”

传统出行品牌的营销多聚焦于“优惠福利”,难以跳出 “功能性宣传” 的局限。而哈啰此次选择以“长江文化巡游”为切入点,将“出行服务”与“文旅体验”深度绑定,实现了场景维度的突破性延伸。

从活动设计来看,“哈啰号”游船并非单纯的“品牌展示道具”,而是承载了“移动文旅地标”的功能——游船从重庆启航,沿长江行进2000多公里,历时20天途经宜昌、岳阳等城市,最终抵达上海,串联起长江经济带的核心文旅城市。船上设置的顺风车、租车、单车巨型装置及“对话气泡”互动云屏,结合沿岸夜景打造的“光影艺术展台”,进一步激活了“夜间经济”场景,让用户在欣赏长江夜景的同时,自然感知哈啰的品牌存在。

长江作为国内文旅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本身就具备庞大的潜在客群,哈啰借势这一IP,既降低了用户的认知门槛,也让“出行”从“抵达目的地的工具”,升级为“假期体验的核心组成部分”。


02

用户共创:

从 “单向传播” 到 “双向互动”,强化品牌情感联结

节日营销的核心痛点之一,是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感”——单纯的优惠发放往往难以激发用户的主动参与和情感认同。哈啰此次通过“用户内容共创”设计,成功将用户从“营销受众”转变为”品牌传播者”。

 

活动中,用户可通过哈啰App“小蓝瓶”上传“家乡代言”文字,内容有机会实时展示在“哈啰号”的互动云屏上;同时,这些用户内容还会以“云朵车挂”的形式投放在多城市的哈啰单车上,实现线上线下的多维互动。

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一方面,“家乡代言”切中了用户的“地域认同感”,让用户愿意主动分享;另一方面,线下单车的车挂曝光,又将用户的个人内容转化为“公共场景的传播素材”,形成“用户创造-品牌放大-全民可见”的传播链条。

哈啰官方账号还开启了一场与用户交换云的互动。

此前,哈啰还与老乡鸡联名推出“鸡车套餐”“鸡车宝宝”跨界 IP,进一步强化了用户互动的“年轻化属性”。魔性的 IP 形象、趣味的周边体验,既贴合 Z 世代用户的审美偏好,也让品牌营销从“严肃的价值传递”变得更具“烟火气”,拉近了与用户的心理距离。这种“情感共鸣 + 趣味互动” 的组合,让哈啰不再只是一个“出行平台”,而是能与用户玩在一起的“伙伴型品牌”。

 

 03

业务协同:

多产品线“集团军作战”,放大品牌整体声量

出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单一业务线难以覆盖所有用户——国庆期间,有人需要“跨城顺风车”,有人需要“本地租车自驾”,有人则偏好“短途骑行”。哈啰此次采用“租车+顺风车+骑行”三大业务线联动的策略,形成“集团军作战”的优势,既覆盖了不同用户的出行需求,也避免了单一业务营销的“单薄感”。

三大业务线的联动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形成了“场景互补”—— 例如,用户可通过顺风车抵达旅游城市,再用哈啰租车进行周边自驾,短途出行则选择骑行,不同业务之间形成“无缝衔接”。这种协同不仅提升了用户的“一站式出行体验”,也让品牌传播声量形成叠加效应。

 

04

从硬件驱动到品牌驱动:

哈啰的战略转型关键节点

回顾哈啰的发展历程,其战略重心经历了从硬件规模到服务生态,最终走向品牌驱动的清晰演变。早期通过智能锁车、蓝牙电子围栏等硬件技术创新,在共享单车混战中立足;随后逐步拓展至顺风车、租车等四轮业务,构建出行业务矩阵,完成从“单车企业”到“综合出行平台”的转型。

而近年来与LOEWE、NBA、老乡鸡等品牌的多次跨界联名,以及Hello100骑行赛事等自有IP的打造,尤其是本次以“哈啰号”长江巡游为核心的假日狂欢节,标志着哈啰正式将品牌塑造提升至战略核心。它不再仅依赖车辆规模、订单量等硬件和运营指标取胜,而是通过情感联结、场景融合与文化共鸣,构建差异化的品牌壁垒。

在9周年之际,哈啰在外滩大会上发布首款前装量产车型“HR1”,这意味着经历过共享单车的残酷竞争,哈啰并未止步于胜出者,而是将资源投向更长远的赛道。它不想只是满足眼前的出行,而希望在未来重新定义自己的位置。


结语: 

节日营销若只聚焦“短期销量转化”,往往难以形成长期的品牌沉淀。哈啰此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是将“营销活动”与“品牌核心价值”深度绑定,通过“绿色多元出行”的理念传递,构建长期的品牌社会资产。

对于出行类品牌而言,节日营销的本质不应是“短期销量的冲刺”,而是“品牌与用户关系的深化”—— 用户在假期的出行需求,不仅是“从A到B的位移”,更是“对美好生活体验的追求”。哈啰的此次尝试证明,当品牌能将“出行服务”与“用户的体验需求”、“社会价值主张” 相结合时,营销便不再是“单向的说服”,而是“双向的价值共鸣”。这种”以用户为中心、以价值为锚点” 的营销逻辑,或许正是未来出行品牌破圈的关键。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版权系原作者所有,非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梅花网)及本页链接。


评论点击 登录 梅花网,用您的头像和昵称秀出您的观点
0/300
  • 按热度
  • 按时间
    相关文章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