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比天花板更高的策略人(乙方篇)?

2023-03-01 快速评论
不是我们应该是什么样,而是时代希望我们变成什么样。


作者|藏锋
来源|策略人藏锋(ID: clrcf2020)

最近,十多位朋友(35岁+的资深策略人)和我聊到策略技能和职业选择。聊完之后,好几个朋友都建议我写一篇文章来探讨下。 

他们的背景:年龄35岁+,过往在国际/本土4A做策略/策划总监,经历基本都在乙方。

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种:还在乙方的,面临降薪、开始专业兼BD扛巨额KPI;被裁或裸辞的,甲方很难进,乙方则要你客策一体,背巨额KPI;想自己单干的,则客户资源不够,难以持续性,风险性太大。

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专业技能的单一性。时代洪流之下,过往单一传统板块的红利,可能成为现今发展的掣肘。新环境下的旧方法,于企业而言,似乎不算划得来。

二是业务能力的缺失性。过往未积累一定的人脉资源,以至不论是在乙方KPI存在的巨大空缺,抑或考虑单干的业务来源,都会陷入某种困境。

当然,我身边也有不少35岁+的策略人算是成功上岸,比如赚到一定程度的钱,直接退休;比如积累了不少资源,基本处于半退休;或者在乙方做到高层,年薪丰厚;再或者作为公司元老,稳稳当当等等。

同时,身边也有不少90后的后浪一开始便基本避开了“35岁陷阱”。所以,根据一些朋友的情况,然后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想写一篇文章探讨下。

关于乙方策略人的天花板层面,我主要聊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二是业务思维。



专业技能

一个岗位存在的合理性,在于“能在当下解决什么问题”。

市场环境不同,企业问题不一,策略人自然需要的技能也会有所差异。在如今相对红海的市场语境下,传统或者单一技能难以适应当下环境,或者说天花板会比较低。

所以,对于策略人而言,需要规避策略技能的单一性,以服务与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策略决策。这里的专业技能主要从三个维度来讲,一是Promotion传播维度,二是营销4P的维度,三是营销4P往前细分市场的STP维度。

相当于传播的多面化,4P的链接化,STP的前置化。 

1. Promotion传播维度——系统化

这里所说传播系统化主要是行业和平台层面,它们都遵循“T形”逻辑,横向做宽,纵向做深。在行业及平台维度不仅要做宽,更要做深,宽是业务必须,深是策略修炼。 

在乙方,我们必须深耕一个行业,但也不能只了解一个行业。我们需要深耕一个平台,但随着媒介碎片化的趋势,我们也不得不对新兴媒介有更多的了解。 

每一个新平台的崛起,背后反映的都是某个人群或某种特性的时兴。

2. 营销4P维度——链接化

如果让我推荐营销模型,那么4P肯定是排在前三的。模型的意义在于普适性,而营销4P几乎做到了穷尽合理。同时,营销4P对于策略人而言,相当于一个非常好的生意引导,帮助其提升对于经营的认知。 

首先是传播和产品关系,在乙方洞察常被提及,而对人的洞察是建立在产品之上的,不然就是无源之本无水之木。如果在品牌方做策略,比如快消,更懂产品的话,话语权也会更大。

其次是传播和渠道的关系,这里的渠道不论是线上电商做流量转化的逻辑,还是线下渠道做谈判和说服经销商买单的逻辑,都是策略人向前一步的有效途径。

再次是传播与定价的关系,定价确实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只是会多一个思维,成本和收益的逻辑,也就是生意的逻辑。

3. STP维度——前置化

STP是营销4P和前端市场的关系,也就是在细分市场中找到想切入的目标市场,在这样的目标市场做差异化市场定位,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入局赛道。

如果说营销4P属于中观层面,那么前端STP分析则就是宏观逻辑了。具备宏观分析基础,对中观研究会有更深刻的认知。这也就能解释了很多人知道4P,但理解的程度和应用的深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业务思维

这里的业务思维主要分为两点,一是处在公司层面,二是对于个人发展层面。

1. 公司层面

公司层面的话,我认为很多在服务商的专业向策略人,主要会面临“三座大山”。前不对接客户,后不跟进执行,中缺乏成熟系统和与之俱进的策略技能。中的话,我们前面说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主要来说前和后。

这里主要分为三点,前中后的逻辑,前是对客,中是策略,后是执行。

前:是否对接客户?

关于策略人是否对接客户,也就是客策一体和客策分离的说法一直存在争议。

当然也是各有说法,但从过往在乙方期间的亲身体会和周围同行观察的维度,认为客策一体更佳。

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认识更多品牌方的朋友,并且让自己多了进入品牌方的机会。二是更接近客户,对项目的理解更透彻,因而更接近生意的思维,三是从项目的维度,专业向直接对客户,长远来看可以降低信息流通的损耗。

后:是否跟进执行?

有很多品牌方的朋友跟我提到,遇到不少没有烟火气的策略/策划,在策略上大开大合、天马行空,但涉及到真正落地执行时,却是知之甚少。

这就是想和做的关系,就像有句话说的,“策划一时爽,执行火葬场”。并且从实操落地维度,对于产品创新、定价机制、渠道配合上的实际考量也是衡量策略人高阶的必要基础。

2. 个人发展层面

在乙方工作时,项目主要依赖于公司平台资源,不论是老板/相关同事的人脉,公司的案例,团队的支持。但如果离开了这家公司,需要解决的是“你还是谁”的问题。 

通过对过往总结以及身边不少策略/策划人的情况,我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1-3年专业技能提升最快,3-5年其次,5-8年开始变缓,8年以上提升就相当缓慢了。

这个时候需要解决的是第二增长曲线问题。主要的方向有两个,一是技能层面,做到结合当下市场的技能极致化或复合化。二是业务层面,在业务资源稀缺性的背景下,占据一席之地。

那么,8年以上工作经验提升核心竞争力,有什么方向呢?

主要有两大板块,分别是策略复合技能(或者技能在当下的极致专业化)以及客户资源的能力。

专业向的话,比如你的某个技能属于当下香饽饽,并且你做得更深。抑或某项技能做深,其他技能做宽,做到系统化。 

当新问题出现的时候,别人做不来,但你就有新技能应对。或者比如很多人都在做传播,如果你更有品牌的体系,以及你对于渠道有更深的认知能力,不论是线上电商还是线下经销商渠道,或者你对于产品有更深的研究,对于行业有更多的经验。抑或你本身的“信息体系”,你获取到别人没有的信息,那么这就是信息差,产生的是势差。最终,也将脱颖而出,形成自身的壁垒。

资源向的话,在过往职场中你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资产,进入了某些特定的圈子。这里的个人品牌并不是说你一定要是一个KOL,你在圈内被认可也是一个个人品牌,依托于个人品牌资产,从而拥有更多的实质化资产。


总结:

策略人不能只在后方,也应立在前线。不仅要低头看路,也要抬头看天,积累自己的个人品牌资产。

如教员所说,“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不躺在过往的功劳簿上,更要自我迭代,不断征服一座座大山。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策略人藏锋授权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评论点击 登录 梅花网,用您的头像和昵称秀出您的观点
0/300
  • 按热度
  • 按时间
    相关文章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