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集体发文抵制,外卖的低价内卷要结束了?
作者|花花小萌主 编辑|鸟哥笔记编辑部
来源|鸟哥笔记(ID: niaoge8)
(https://www.niaogebiji8.com)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本文仅作分享非商业用途,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消费者还沉浸在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沉浸在各大平台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活动,殊不知“0元购”、“1分购”等外卖商品正在退场。2025年8月1日,外卖行业迎来了转折点,美团、淘宝闪购及饿了么还有京东外卖纷纷发文,坚决抵制恶性竞争,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严重扭曲价格信号,扰乱市场竞争秩序造成浪费。
消息公布后,当天美团(3690.HK)股价盘中涨近3%,阿里巴巴(9988.HK)股价盘中涨超3%,京东集团(9618.HK)股价盘中涨超1%。这意味着这场由监管部门推动、平台自发响应的变革,将结束“烧钱换规模”的野蛮生长阶段。
图片来源:官方公众号截图
各大平台的发文都说了些什么?
据悉,在8月1日当天,美团、淘宝闪购、饿了么及京东先后发布了声明,抵制补贴、低价等带来的恶性竞争。
根据官方平台显示,8月1日早上10:08分,美团发表题为《繁荣行业生态,抵制无序竞争》推文,文章呼吁行业共同构建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同时,美团做出五大承诺。
一是不扭曲价格信号,说白了就是杜绝低于成本的“白薅”;二是不夸大宣传,补贴信息会向商家和消费者公示的明明白白,也免得商家和消费者互相“提防”;三是商家抱怨的“被迫强制性”参加活动不存在了,可以自主定价;四是不会杀熟,平等对待每一个商家和消费者;五是希望大家都能获益,多方共赢。
京东黑板报在同日11:39分也发文了,题为《践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共建外卖行业健康生态》。声明意思大同小异,无非是对内卷式补贴促销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不以冲单量体现市场地位、制造市场泡沫。和美团一样,给予商家绝对的参与自由,同时提升服务质量等。
淘宝闪购及饿了么也在同天发文,题为《持续提升服务推动良性竞争激发消费烟火气》。声明也指出,尊重并保障商家参与活动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定价权,保障商家实收与盈利空间,不做大规模“0元购”等非理性促销活动。围绕商家参与、商品品质、骑手权益等核心议题,建立“倾听-征询-优化-反馈”体系,多场恳谈会正在各地陆续开展。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都发文抵制恶性竞争?
同一天集体发文,固然是监管部门的介入在起作用,但各大外卖平台起始也苦“低价内卷”久矣。有人说,这场外卖补贴大战的恶性竞争,是一场多方共输的零和博弈。
首先,对平台而言,战略迷失,经济泡沫。自2025年初,京东外卖以“百亿补贴”入局外卖赛道,美团外卖、淘宝闪购及饿了么都先后跟进,掀起外卖补贴大战。尤其是7月外卖大额红包的入场,外卖单量不断冲高的同时,却是平台股价的持续疲软。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仅7月3日红包大战当天,三家又是集体下挫阿里跌2.93%,美团跌2.54%,京东跌2.11%。7月4日早盘,三家再度跳水,阿里跌2.66%,美团跌4.14%,京东跌1.93%。而此前4月,京东美团市值合计已蒸发超千亿港元。
商人逐利是本性,资本市场的冷遇,直接戳穿了“以补贴换增长”的经济泡沫,当消费者沉迷于低价刺激,当商家利润被一压再压,当骑手权益因单量激增受损,平台商业利益生态就被破坏了。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表示,美团参战是为了自保和生存,“我们不想卷,我觉得这样卷没意义。”可见,平台明知短期繁荣与长期泡沫的真相,却王莆中所说的那样,“只有胜利者才能说打仗没意义。如果我们不打,会被视为失败者,连转型AI的机会也将丧失。”
整个外卖行业,都是增长焦虑下、市场占有率下的战略迷失。
其次,对商家而言,利润危机、自主失控。在外卖补贴大战中,商家苦不堪言,陷入“不参与则无流量,参与则破价亏损”的两难境地。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研显示,外卖补贴成本70%-75%由线下商家承担,比如满25减20的优惠中,平台仅补贴5元,商家需自行承担15元。单笔订单平均利润率普遍下降10%-30%。
有商家直言不讳,“补贴大部分来自商家投入,已严重扰乱正常经营秩序。” 不仅仅是中小商家,品牌连锁商家也是如此。赔本赚吆喝,让商家的利润被挤压,生存空间被压缩。
而更可怕的是,消费者一旦养成“不补贴不消费”的习惯,活动一停订单量直接腰斩。
图片来源:小红书
然后,对于骑手而言,算法压迫、权益缺失。很多人以为,订单量多,骑手就赚的多,对骑手而言,是好事。但事实是,补贴大战导致订单量暴增,骑手工作强度达到极限。面对“30分钟送达”的极致效率,骑手为赶单超速、逆行、超时工作。一位日收入突破千元的骑手坦言:“连续工作14小时在电动车座上昏昏欲睡,这钱挣得心里不踏实”。
有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骑手日均配送单量达47单,较政策调整前增加12单,日均工作时长从 10.2小时增至11.8小时,因“赶时间”导致的交通事故率同比上升12%。
最后,对于消费者而言,信任缺失、体验倒退。表面上看,消费者是补贴大战最大的受益者。但当部分商家为控制成本降低餐品质量,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就打破了,这也是为什么补贴大战中,咖啡奶茶成为核心竞争的原因。消费者看中性价比,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大大损害了即时的体验,这在无形中也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图片来源:小红书拼图
外卖平台恶性竞争,为何屡禁不止?
美团京东饿了么不是不知道恶性竞争的危害,但是什么迫使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1、资本驱动的增长焦虑
外卖行业十年发展以来,《2025-2030年中国外卖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外卖市场规模已达到15254亿元,同比增长36.7%。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外卖市场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到2027年有望达到19567亿元。
随之而来的,外卖大战带来丰沃流量,淘宝、京东、美团日活均双位数增长。日均活跃用户规模上,淘宝达4.17亿,同比增7.3%美团1.80亿,同比大增33.2%;京东1.71亿,同比增18.2%。重合用户规模方面,三者重合用户数3.88亿,同比增22.8%。
某投资机构分析师指出,“资本市场需要看到持续的增长故事。”于是,平台明知道内卷不可持续,也不得不继续烧钱。
图片来源:QuestMobile
2、监管滞后的市场失灵
尽管《反垄断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在执行层面存在诸多困难。平台补贴通常以“营销推广”名义进行,一时难以界定,监管的滞后性,“纵容”了恶性竞争的蔓延。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7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两度约谈为何仍止不住外卖“价格战”》,文章指出,“同质化的低价格竞争让平台企业与相关外卖商家陷入利润困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7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称,“价格战没有赢家”“容易让整个行业陷入花钱买吆喝、有量无价的困境”。
而彼时,外卖补贴大战,已经到了高潮。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当平台忙着烧钱,技术创新必然停滞,外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本应在于配送效率、商家服务、用户体验等技术和服务创新,而不是“低价-低质-更低价”的死亡螺旋。
集体抵制给行业带来了什么意义?
各大平台在声明中均强调“构建多方共赢生态”,这标志着行业从“零和博弈”转向“合作共生”。美团提出“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四方共赢”,饿了么倡导“与商家、协会等各界共同维护线下经营秩序”,京东外卖则明确“用产品、价格、服务赢得用户口碑”。
此次的同步声明,标志着监管驱动下的行业自律。美团承诺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饿了么提出“建立专项严查和治理机制,对违规补贴行为设立兜底赔付”。京东强调“搭建简单透明的补贴机制,依法向商家和消费者公示营销活动信息”。可见,外卖行业正从“监管被动应对”转向“平台主动自律”。
也是商家生态的修复与重建。声明中都提到了“保障商家自主定价权”“不通过选择性补贴伤害中小商户”,有利于商家拿回主动权,并重构利润框架,将重心放在商品质量与服务上。还是消费者权益的理性回归,摆脱低价低质,获得真实优惠,以“展示价即到手价”建立信任,提升消费体验。当然,这也是骑手权益的制度保障。不再盲目追求速度与单量,让骑手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为消费者提供需要的服务。
图片来源:网络
结语
2025年8月1日的外卖平台集体声明,不仅是一次对恶性竞争的否定,更是一场行业生态重塑。面对多方共输的局面,外卖行业急需一个拐点,来共同抵制,监管约谈就是这个拐点。外卖平台的发文,意味着行业终于直面资本增长的需求陷阱,开始积极走出“内卷”泥潭,摆脱“低价导向”。
希望外卖平台如在声明中所说的那样,把更多资源用到做好服务体验、改善商户经营、保障骑手权益上,实现多方共赢。
(本文转载自鸟哥笔记,十年专注干货分享,运营推广加油站!)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鸟哥笔记授权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 按热度
- 按时间